TOC
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从大清朝走过来的。
大概讲了什么?
剿夷与抚夷
中华民族在十九世纪之前,和其他外族相比,都占优势。而到了十九世纪,这个时候到东亚的各国,不是匈奴、鲜卑、蒙古、倭寇、清人可比。
中国一直以老大哥自居,而现在西方世界开始进入东亚。这时候其实已经落后于它们。而我们也在逐步近代化,过程是及其曲折的。周围的日本,俄国近代化速度都超过了中国。我国的悠久文明也早就了势力庞大的守旧思想。
国内经济自给自足,英国为了打开市场,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,林则徐禁烟,第一次鸦片战争(1842)后,签订了《南京条约》,国人认为只是历史上同样的外患问题,没有什么作为。
而后剿夷派抬头,又打不过,英法联军到大沽口,签订《天津条约》,此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(1858)
洪秀全与曾国藩
此环境,爆发农民起义。洪秀全建新朝,目的不在建立新中国和新社会,而是新的朝代,不能复兴民族。失败,证明旧式农民运动不能救国救民。
曾国藩所领导的士大夫式运动又能救国救民族吗?他救了清政府,但是清政府救不了中国。
救亡自强
1861 年开始自强,恭亲王、文祥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。他们虽向近代化走了好几步,但是不彻底,至甲午战争彻底失败,但几位时代领袖人物也起了近代化的推动作用
中日初次决战,甲午战争时,其实军事实力比日本稍强,但是战术战略,弹药质量都有很大问题。失败后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俄、德、法也来分一杯羹。
瓜分及民族复兴
李鸿章引狼入室,引入俄国进入东三省平衡其和日本的势力。
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,外国势力支持光绪和维新派,内政变成了国际问题,此时西太后向各国宣战。
顽固派大抬头,义和团之乱,他们是反对近代化,反对西洋化的,八国联军攻入北京,签订辛丑条约,东三省差点丢给俄国,日俄在东三省开战。
等到洋务自强、维新变法、义和团反动三个方案都失败了,孙中山提出了救国救民族的方案。孙总理13 岁开始在海外留学,受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。
梁启超反对孙中山的打倒清政府的,他要维持清室和君主立宪,他担心长期的内乱会亡国。(这点之前没有想到)
1911 年,辛亥武昌起义,清政府退位,孙中山任临时总统,后让位给袁世凯。袁世凯死后,军阀割据 15 年。1926 年,也就是民国十五年 7 月 9 日,国民革命军北伐,这年春天,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了。
后至 民国二十六年,1937 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日战争。
本书中没有涉及的大事件还有:新文化运动,五四运动,抗日战争,国共合作与内战等
相比于课本里学的知识,此书中引用了大量史料,文献,很多细节之处,人物方才更加鲜活,作者对于当时局的认识势和人物的研究,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