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guang's Blog

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,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;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,就应该沉下心来,历练;梦想,不是浮躁,而是沉淀和积累,只有拼出来的美丽,没有等出来的辉煌,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。

关于我

始终处于一个在不断认识自己、认识世界的过程中。渴望来系统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,增加自己的嗅觉。当然也希望在 IT 行业,有自己的一技之长。

关于技术

对于某个具体的技术,探索它背后的理论本质,理论的应用面更宽,一项优秀的理论往往在多个语言中都有体现,在多个不同领域都有应用。所以探求理论本质,既能加深对技术本身的理解,也能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,这是个一举多得的方法。

个人方面

  1. 接受挑战VS安于现状
  2. 找高手学习VS与低手找感觉
  3. 总结规律VS机械重复

平时经常会思考的一些点:

  • 假如自己不为生计担忧,或者说就是财富自由,自己还会从事这份工作吗?是否有兴趣?

  • 看源码,看英文文档看不明白,功力不够,如何弥补追上?

  • 技术基础不牢,工作起来都不够自信?

  • 掌握哪些东西,就能快速学习新技术,新框架,迅速理解其本质和原理?

  • 看前沿技术论文,文章。不求自己做出什么牛逼的技术,起码能看懂别人的设计的精妙,找到成就感

关于写博客

  1. 学习。学习东西的时候,过段时间就忘了,需要总结,输出
  2. 利益驱动,建立自己的个人影响力
  3. 记录自己观点打自己脸的阶段
  4. 与他人交流
  5. 表达能力

关于学习、关于阅读

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,系统学习各个领域,不求精通,但求对世界能获得概貌性的认识.

胡适先生说:

“怕什么真理无穷,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”。

刘慈欣在《流浪地球》扉页上写道:

阅读是拓展人生空间的一个主要途径,每本书都是一扇门,通向我们没有涉足的新世界,在阅读中,我们经历了我们本来不可能在有生之年经历的事情,游历了那些我们的肉身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,愿大家在阅读中建立美好的生活!

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,只要在前行就好,偶尔吹点小风,这就是幸福。

关于人生、关于初心

我们大多数人当然也包括我,所在的圈子比较固定,容易对国家的基本盘,认识存在偏差。很多屁股决定脑袋的媒体控制着舆论导向,我们都希望能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,比如对一些国家政策或是企业政策的提出,有自己的认识,看出政策背后提出的背景和原因,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,导致什么问题。

简单说,就是渴望来系统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,增加自己的嗅觉。

张载在《衡梁语录里说》,(做事为人)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
安身立命是基本,苟利国家,生死以之。

关于兴趣爱好

历史学

最近对历史学、政治学,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吕思勉在《中国大历史》的开篇中提到: 历史者,研究人类社会之变革,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。而明白事情的因果,所以要经验,一个人的经验有限,要借助于别时代、别地方的人,就要有记载。记载就是历史。知其所以然,就可以预测它的结果,而且可以谋改良、补救的方法。

关于写读书笔记

个人认为,读书笔记的意义在于浓缩精华,方便以后温习。

得不到重复的知识会遗忘。 得不到重复的知识会遗忘。 得不到重复的知识会遗忘。

个人精力

  1. 消极的情绪会极度消耗个人的精力。比如极度焦虑,过度的担心一些事情等都会很快的消耗精力。一天过完,人觉得很累,但好像又什么都没有做。

  2. 过渡的思考也会比较消耗个人的精力,比如学习比较难的知识,思考比较复杂的系统设计等。

  3. 过渡紧张也会比较消耗个人精力。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出现线上故障,甚至是大故障,处理的过程中,大家都会极度紧张,之后就会感觉很累了。

  4. 迷茫无所目标,也会比较消耗个人精力。没有目标的时候,可能会一会做A,一会做B, 但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静下心来,心情烦躁,最后既会影响心情,也会无谓消耗精力。

保持好的精力的经验是:

有规划且有序的安排一天的工作。

有明确要做的事情,并且事情不要安排到自己的100%负荷,安排到80%左右比较合适。

这里的负荷不是指时间,而是指一件事情对于自身精力的消耗程度。

比如学习特别难的知识点一个小时,可能对精力的消耗会有40%, 那这种就算高负荷的工作了。

高负荷的工作尽量安排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段,有人是上午,有人是下午,有人是晚上,这个要看个人。

一天内不要安排太多高负荷的工作,维持适度比较好。

另外,对于知识的学习,是循序渐进的。

一开的时候,你可能要花费40%-50%的精力去学,但后面自己的积累和熟练度慢慢提升了后,你可能就只需要花费20%-30%的精力了。

所以学习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不要贪快求多。

个人建议,仅供参考。欢迎其他同学补充。